东北人都知道的运动:流传至今千年有人已扭了四十多个春秋
栏目: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4-11-05 19:57:40

  11月5日,辽宁沈阳,身着华丽服饰的人们犹如彩蝶翩翩起舞,欢快地扭起了那充满乡土气息的秧歌。非物质文化遗产——秧歌,又名“扭大秧歌”,宛如一朵盛开在中国北方大地的民间艺术之花,散发着悠久的芬芳。此刻,人们在这锣鼓喧天的旋律中舞动身姿,犹如在绘制一幅美好生活的绚丽画卷,抒发着内心的愉悦与向往。

  提及秧歌,它犹如一首耳熟能详的民谣,回荡在无数人的心间,更有不少人能即兴扭上一段,展现出它那独特的魅力。秧歌历史悠久,南宋时期便已有其身影,是我国北方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极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各地称谓各异,风格多样。早在2006年5月,秧歌便如一颗璀璨的明珠,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金秋时节,辽宁沈阳,人们身着华丽的服饰,置身于那溢彩流金、满树金黄的公园内,仿佛置身于一幅绚丽的画卷。在铿锵有力的鼓点声中,他们欢快地扭起了大秧歌,那舞姿犹如灵动的音符,在大地上跳跃。她们每个人对秧歌都情有独钟,有的人甚至已在这片土地上扭了四十多个春秋。

  关于秧歌的起源,民间流传着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古代农民在插秧、拔秧的劳作过程中,为了减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劳,便唱起了欢快的歌曲,渐渐地,这歌声与舞蹈便融合成了秧歌。另一种说法则是,秧歌起源于抗洪斗争。古代黄河岸边的百姓,为了生存奋力抗洪,最终取得胜利。他们高兴地拿起抗洪的工具当作道具,唱起来、跳起来,抒发着内心的喜悦。随着参与人数的增多,舞蹈动作和组合逐渐丰富,秧歌便由此形成。

  随着社会的变迁,秧歌在历史的长河中也不断演变,根据人文、地理以及人们的生活习惯,秧歌种类逐渐分支。在民间,对秧歌的称谓可分为两大类:踩跷表演的称为“高跷秧歌”,不踩跷表演的则称为“地秧歌”。若细分,又有东北秧歌、华北秧歌、河南秧歌、高平秧歌、西北秧歌、伞头秧歌、山西秧歌以及湖北秧歌等多种类型。

  各地的秧歌一般以秧歌舞队为主要形态,舞队人数少则十数人,多时可达上百人。既有集体舞,也有双人舞、贝搏体育注册三人舞等多种表演形式。他们根据角色的需要手持相应的手绢、伞、棒、鼓、钱鞭等道具,在锣鼓、唢呐等吹打乐器的伴奏下尽情舞蹈。各地秧歌的舞法、动作和风格各不相同,有的威武雄浑,如猛虎下山;有的柔美俏丽,贝搏体育注册如燕子衔泥。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秧歌独具特色:舞队庞大,歌舞单逗,犹如一幅生动的画卷;结构严谨,礼仪深重,宛如一部厚重的史书;舞则纯舞,唱则逗情,恰似一首动人的歌谣。即兴扭舞,多样统一;走阵多变,布阵巧妙;鼓乐清纯,快慢适度。

  秧歌舞表演起来,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多姿多彩,红火热闹,规模宏大,气氛热烈。那秧歌舞姿丰富多彩,犹如一片片绚烂的云霞,深受人们的欢迎与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