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了丰富老年人的文体生活,各地纷纷举办各类老年体育活动,打造各具特色、深受老年群体喜爱的全民健身品牌项目,形成了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养的良好氛围。
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 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提出“组织开展各类适合老年人的体育赛事活动。加强球类、棋牌等活动场地建设,支持体育场所错峰使用”等提升老年体育服务质量的具体举措。老年体育服务既是体育产业也是银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发展老年体育服务,事关老年人健康福祉与社会和谐稳定,对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健康中国建设持续推进,低龄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随之攀升。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发布的《2020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显示,2020年低龄老年人中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比例为52.4%,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为29.5%,已成为参加体育锻炼的主力群体,不仅为进入高龄阶段提前储备健康资本,还可能成为未来体育消费的主体。
从年龄分层呈现的需求端来看,我国60至69岁低龄老年人口将在2033年迎来规模峰值。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周期内,低龄老年人口基数较大,尤其在“十六五”期间,低龄老年人口规模始终超过2亿,蕴藏着健康型老年体育市场潜力。从远期来看,贝搏体育网址当“70后”和“80后”步入老年期,他们的体育参与形式将更加多样,参与动机也更加多元——在实现健康功能的基础上,他们对体验感和社交获得感亦有更高要求。因此,未来的体育场地设施配置、体育活动创新设计、体育项目重新布局、体育指导全面覆盖,都需要适应“新生代”老年人口的需求,进行适“新”改造和智慧更新,其中蕴藏着活跃型老年体育市场潜力。此外,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在21世纪上半叶持续增加,2045年左右将首次突破1亿人,其中蕴藏着辅助型老年体育市场潜力。
可见,老年人的体育参与热情正在催生巨大的体育市场消费需求,并逐渐发展为一种新的体育服务形态,为老年体育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口基础和持久动力。
作为现代生活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服务消费是打造社会消费增长点的新赛道。我国老年体育服务业发展起步相对较晚,且初期经济效益不是很好,加之老年体育产业链的各环节商业化开发有差异,老年体育经济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比相对偏低。当下,扩大老年体育服务的消费规模,既是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银发消费、银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老年人的体育服务消费行为不再局限于购买体育用品,还衍生出很多新兴体育服务消费类别。国家体育总局指导发布的《2022国民健身趋势报告》显示,老年人在体育健身方面消费不断提升,2020年人均体育消费已超千元,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愿意为健身买单。
随着老年人群体逐渐壮大、整体健康意识增强,以及对老年友好的全民健身模式导入,老年人的体育服务需求也随之上升,未来发展前景可观。例如,在老年赛事活动、老年运动康复、体医养融合、体旅康养融合等方向,均潜藏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对于塑造经济增长新动能的重要性亦不断提升。
以老年体育服务拉动银发消费,是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蓝海,但目前其供给、需求、利用三者之间仍存在关系失衡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供给与需求不匹配。“供给差”和“需求差”并存。例如,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我国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超过2.16名,但下沉到老年人身边的健身指导服务供给依然严重不足,不仅社会体育指导员上岗率过低,且近四成为退休人员,指导能力有待提升。
供给资源不对称。高档社区的免费健身场地与设施相对富余,体育活动内容丰富,但一些“老旧小”社区却因空间限制存在无场地、无活动、无指导的问题。
供给目标不清晰。长期以来,各级部门十分重视青少年体育,对于发展老年体育的迫切性缺乏准确认识,只是“阶段性重视”。例如,每逢重阳节、全民健身日等日子,集中举办老年体育活动或文体展演,虽然服务形式看似丰富多彩,但服务内容呈现碎片化,不能下沉到更多有需要的老年人身边。
服务利用效率低。近年来,我国在全民健身事业上持续投入,但仍有一部分老年人在体育服务上的获得感不强,尤其是信息不对称导致一些老年人在赛事活动、场地设施、健身指导等方面处于服务盲区,制约了他们更好地享有体育服务。
体育运动作为增强和维持身体功能的重要手段,能促进老年人适应能力和社会心理能力的发展,增进健康和提升晚年幸福感。老年体育服务既涉及经济层面,又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通过扩大和创新老年体育服务供给,不仅可以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增进社会参与度、提升自主养老能力、推动老年劳动力资源的再开发,还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
在银发经济时代,如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让老年体育服务叫好又叫座?这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发力:
一是加大对体育服务进社区的政策支持力度,将体育服务补贴纳入各地养老补贴项目中,把社区和体育服务机构相结合作为社区服务的新支点。
二是从顶层设计上将体育服务纳入医养结合体系,建立全新健康养老模式,设计体育服务、养老服务和医疗资源三方有效配套衔接的制度。例如,将体育服务纳入养老服务机构工作范围内,鼓励有资质的体育服务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明确新建养老机构应同步规划体育服务内容。
三是大力发展老年运动康复服务,聚焦体质健康检测、慢病运动干预、运动健康管理、健康知识普及等,并将其纳入养老服务体系。一方面,建立多渠道资金筹措机制,在老年人聚居的社区试点探索政府引导、社会投入、自主运营、专业监管、分级服务相结合的“社区老年运动康复中心”。另一方面,坚持实用导向,优先培养面向医养机构、养老机构、社区服务中心的专业运动康复人员。
四是集中解决住宅小区体育设施的适老化改造问题,增建经济实用的适老健身设施,引进智能化老年健身设备。同时,延伸解决社区体育场地建设和改造问题,加强场地周边无障碍设施建设,拓展半自理老年人室外活动空间,依托社区进行日常康复运动。
五是鼓励创新老年体育服务模式,重点扶持和培育一批体育服务平台企业,增设更加多样化的老年体育服务内容,加快服务内容从“端菜”向“点菜”转变,实现“体、医、养、护”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的综合功能。 (作者:王富百慧,系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ENGLISH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